分類
信賢經驗談

別濫用行話來顯示自己專業,你驗證過了嗎?

我們常會說行業內一些既定的規則來突顯自己的專業,但其實那只是一種對迷惘的偽裝而自己不自知,所以才會很難更進步。

會有這樣的反思,是因為最近在錄課程,「我們都知道一段課程要在10-15分內,如此會是最好的長度,因為這樣會比較專注!」,原本我也這樣以為,直到我錄了一段有33分鐘又很難分割的架構比較內容…

我產生了一些疑問…

Q1:這樣數字是怎麼來的? A:聽來的…感覺有道理

Q2:這對學生會是最有效的嗎? A:未知…但不該違反數據的理論

Q3:人家分享的就是對的嗎? A:講出來自己就感覺很專業是業內的

讓我驚訝的是,我是一個善於懷疑的人,卻也很容易落入一種,講出個自己未驗證的數字就覺得自己很專業的「偽專業模式」中,而這不正是漢斯「真確」裡講的「直覺偏誤」的一種實際呈現嗎?

你透過媒體、雜誌或論文,最好越難找越少人知道越好,也沒自己驗證就開始把他當寶,開始成為自己的「圭臬」,只要扯得上邊的就硬套上去,然後覺得自己很專業。

但其實這就是「自己用懶惰掩蓋對恐懼無知」的一種行為,我說的「無知」不是負面拿來罵人,而是指我們對實際狀況的不了解的一種狀態,雖然我們不想承認我們其實對很多事都很迷惘,例如很多時候事後你都會懷疑這是我下的決定嗎?即使對自己我們都處於無知狀態,更何況是對別人,只是有沒有意識到的問題而已。

我們不能有那種自己常在做某事,自己就很專業的錯覺,就像天天做菜會讓我煮菜效率增加,但不會讓我變廚神一樣,會讓我變廚神的是探索自己的長處去更增強他,照「特級廚師料理規範」肯定不行。

有規則很好他讓我們可以走在一定的道路上,但遇到超出規則的事情,就直接改動或消除他這就有問題了!畢竟這些事情一開始你就只是「聽來的」,不管來源有多權威多可靠,但畢竟那是屬於他的狀況,你的狀況就一定相同嗎?我表示非常懷疑。

就像一段課程15分,同學可以更無壓力的吸收,乍聽有道理,但身為學習成癮者的我反思過去學習的行為,我從來沒有Care過那段內容是幾分鐘阿,我關心的是這段內容對我帶來的影響。

雖然要硬切成兩段15分鐘來符合規則也不是不行,但線上課程本來就能從上次中斷處接續重聽,就算我切成6分鐘一段,但就能確保人家一次看完且吸收嗎?這讓我更懷疑了!因為我看人家課程前還真沒去先關心這節幾分鐘,反而沒講幾句就一直換段,被迫重聽多次進場音樂讓我覺得很浪費生命。

「哇!課程60分鐘這樣我沒法輕鬆吸收」,自己說出來都覺得可笑,規則扯什麼專注力那些的,仔細想想也是挺好笑的,「2分鐘國歌 VS 200分鐘復仇者聯盟電影」你跟我說2分鐘會比較專注我也是醉了,重點應該是內容對吧!能15分內當然好,有這樣的想法可以避免過於攏長,但要認清時間多長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,內容能否清楚講述與連貫性才更重要。

到這裡我得提醒自己「別濫用規則來讓自己偷懶」時刻以懷疑的心去檢視,那些規則本次適用,那些又該打破,由「承認自己的無知,願意重新檢視」開始,進而有自己的見解,知所進退才能達成不凡,不見得每次都正確但別氣餒,萬事都沒有捷徑。


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
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
HSINKEN 信賢粉絲頁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sinkenfans